傳統農業生產中,農作物病蟲害的診斷與防治往往依賴人工經驗,響應滯后,成本高、效率低。如今,這一痛點正被技術破解,在辛集馬蘭農場,一部手機就能召喚 “AI 農技專家”,由河北綠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“農業AI問診系統”,正以 7x24 小時不打烊的服務,重新定義大田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模式,實現了病蟲害識別的智能化、精準化和實時化,為現代種植主體提供全天候、全方位的技術支持。
▍自主研發大模型+農業專業知識庫,打造懂生產的“AI農藝師”
該系統依托綠谷智慧團隊自主研發的農業大模型,結合超過3000篇農業學術文獻、5000余例病蟲害影像和田間數據,構建起覆蓋小麥、玉米等主糧作物的多層次、多模態農業知識圖譜。通過本地化部署和持續優化,系統具備良好的農田環境適應性,即使在網絡條件不穩定的生產現場,仍可穩定運行。
在實際應用中,用戶僅需通過手機上傳作物照片,系統即可在秒級內完成病蟲害識別,并同步調取氣象數據、作物生育期、土壤條件等多維信息,生成包括藥劑推薦、施用劑量、防治時機及環境注意事項在內的綜合解決方案。例如,在面對小麥赤霉病、玉米銹病等重大病害時,系統不僅能夠精準識別,還可依據未來天氣趨勢和作物生長階段,科學建議防治窗口,顯著提升防控效果。
▍7×24小時實時響應,構建“監測-預警-防治”一體化服務體系
區別于傳統農技服務中存在的時空限制,綠谷“農業AI問診系統”提供不間斷的在線問答與診斷服務,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突發性、時效性強的植保難題。系統支持圖像識別與語音輸入,極大降低了使用門檻,農戶可隨時發起咨詢并獲取專業應答。
除被動應答外,該系統還具備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與主動預警能力。通過接入農田物聯網設備回傳的實時環境數據,系統可基于歷史發生規律與機器學習算法,提前3-5天對條銹病、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害發出風險提示和防治建議,為農戶爭取關鍵的防控準備時間,真正實現“防大于治”。
▍用數據驅動種植決策,實現降本增產與綠色生產雙贏
在該系統的支持下,辛集馬蘭農場在植保環節實現了從“憑經驗”到“靠數據”的重大轉變。在馬蘭農場的監控室,大屏幕上實時滾動著 AI 問診的服務數據:據統計,自系統全面部署以來,累計提供有效問診服務超1200次,病蟲害識別準確率達92%,防控指導滿意度超98%。
更顯著的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:農場農藥施用量整體降低15%,防治成本下降20%,小麥及玉米平均畝產增幅達8%,體現出精準農業在節本增效、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。
綠谷“農業AI問診系統”的成功部署,標志著農業生產正在進入一個以數據和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新階段。河北綠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持續深耕農業垂直場景,推動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技術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,為高水平農田管理和糧食安全生產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。